陽氣為重、氣化為用 仲景六經體系辨識及李可六經學術思想探討
作者: 雒曉東 編著
出版時間: 2014年版
內容簡介
雒曉東編著的《陽氣為重氣化為用:仲景六經體 系辨識及李可六經學術思想探討》分為兩部分,論述 了仲景六經體系是以陽氣為重、氣化為用的最佳體系 。第一部分系統闡述了《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其 中經氣學說是六經氣化學說的核心,標本中氣及其從 化規律重點描述了六經的氣化特性,開闔樞理論重點 論述了六經經氣的輸轉規律,從以上幾個方面系統闡 述了六經生理病理和辯證用藥,從而證明《傷寒論》 六經氣化可以全面系統地指導外感和內傷疾病的臨床 辯證治療。第二部分重點整理了李可老師的學術思想 和臨床經驗。李可老師號曰“救命先生”,臨床上注 重扶陽,在用藥劑量和用藥特色上是最接近張仲景的 中醫臨床大家,在中醫藥救治危急重癥及疑難病方面 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可供大家學習借鑒。本書適合各級中醫人士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部分 傷寒六經求真
傷寒論類方的歷史淵源與運用思路一國家繼續教育項目講稿
經方劑量及煎服法的回歸問題——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講稿
一、經方的內涵(方、藥、劑、量、煎、服)
二、經方的淵源
三、醫圣仲景
四、經方藥源
五、經方藥量
六、《湯液經法》是仲景方的基礎
七、方內有方,方外有方
八、分經用藥
九、太陽經藥量
十、陽明經藥量
十一、少陽經藥量
十二、三陰經用藥
十三、經方拆方
十四、小柴胡湯(方內之方)
十五、理中湯(方內之方)
十六、經方類方
十七、經方劑型
十八、經方煎服法
十九、經方服法
論《黃帝內經》對《傷寒雜病論》的影響
一、基本思想方面的影響
二、“傷寒”的概念及內容的影響
三、六經體紊方面的影響
四、“氣化學說”方面的影響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闡釋
一、中醫藏象經絡學說的實質探討
二、三焦為人體一身氣化之樞紐
三、標本中氣及其從化
四、三陰三陽開、閨、樞之機
五、六經的氣血多少和陰陽盛微
六、五臟元真化生六經本氣,循三焦氣化生出標氣陰陽
七、《傷寒論》六經傳經,氣旺解析
八、《傷寒論》六經辨證的實質
九、談六經表里相合的三個系統
用氣化觀點闡釋《傷寒論》六經生理病理
《傷寒論》六經生理闡釋
一、六經生理系統的組成
二、人體六經經氣及其轉輸規律
三、六經經氣的氣化
四、六經經氣的氣血多少和陰陽盛微
五、六經表里相合的三大系統
《傷寒論》六經病理方藥
一、六淫外邪致病的作用方式
二、太陽病理及其治法方藥
三、陽明病理及其治法方藥
四、少陽病理及其治法方藥
五、太陰病理及其治法方藥
六、少陰病理及其治法方藥
七、厥陰病理及其治法方藥
八、六經病理通論
《傷寒論》六經條文通解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
《傷寒論》寒熱并用法及臨床應用
一、寒熱并用,方藥不同論
二、寒熱并用,部位不同論
三、寒熱并用,互相制約論
四、寒熱并用,其氣合化論
傷寒溫病統一體系探討述評
一、不統一論
二、八綱統一論
三、六經統一論
四、衛氣營血陰陽統一論
五、臟腑氣血統一論
六、分期統一論
建立寒溫統一六經辨證體系探討
一、寒溫之爭的淵源和歷史
二、不同寒溫統一模式的比較評論
三、以六經統一傷寒溫病體系的設想
四、傷寒溫病相關的幾個具體問題探計
第二部分 李可學術經驗整理
李可學術思想和幾個大病的治療思路
李可推薦的醫書
李可基本學術思想之一——一但有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
李可基本學術思想之二——一切病皆本氣自病”
李可基本學術思想之三——重太陰還是重少陰
李可基本學術思想之四——“虛化”問題
李可帕金森病治療思路——分期論治
李可糖尿病治療思路——從三陰論治
李可腫瘤治療思路——扶陽抑陰
李可對真武湯的運用
李可的兩個案例分析
關于甲流的防治經驗
李可470張處方用藥規律分析
隨想集——跟師李可心得
氣病鉤玄——李可陽氣致病闡釋
一、氣的認知
二、氣病大綱
三、幾個問題
中醫治法綱要(草稿)
五大原則
第一部分三因論治
第二部分三定論治
第三部分治法術略(技巧)
后記